孫小毛是大四那年在小巨蛋打工的同事,畢業後我們一度是室友,2013年流浪期間,和孫小毛一起在加拿大法語區Montreal、Quebec遊玩,是我的超級優秀旅伴。
念會計的她,畢業後踏入劇場界至今九個年頭,除了中間一年到加拿大Working Holiday,其他時間,都在劇場,我能感覺到,劇場是她的真愛,並且深愛!
2015的孫小毛,在計劃中前進,有一份正職工作、即將結婚、和真愛劇場十指緊扣不離散~圓滿!

還記得那天晚餐,孫小毛跟我說她在經營劇團時,我澎湃的情緒,以及無限的好奇心。什麼叫做經營劇團?什麼是做戲?如何能長效的經營下去?藝術行政在劇團裡的角色?感覺,她站在好幾個臺階之上在看待這一份事業。很酷!(劇團不是她的,但她對待劇團的心態與經營之,無兩樣)

「孫小毛很酷!我要支持她的事業」,這個念頭一動,我想以我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持她,一開始,我也就買票看戲。臨近演出前,自告奮勇地和孫小毛說如果需要幫忙可以cue我,在我有餘力的前提下,很樂意當義工。於是,我得到了一個無比珍貴的機會,去認識一齣戲的形成,還有每天豐富的餐點。

我的工作是節目單的販售,負責管理所有的節目單去向。
首場演出,節目單銷售狀況就給了我很大的衝擊。一場190多人觀眾的演出,售出75本節目單,約4成觀眾買耶,比例也太高了,而且購買行為就像是看戲的自動化環節,出了電梯,走到櫃台,毫無疑惑的掏出錢買節目單,整體動作一氣呵成,觀眾訓練有成,工作人員也是,我這個負責叫賣節目單的人,連一句「節目單歡迎參考」的台詞都很少用上,總是有人在我之前幫我把台詞說了。

這個意外的驚喜,輻射出很多的問號,藉由這個點,好奇的詢問製作人蘇老師和孫小毛問題,關於觀眾組成、劇團行銷、藝術行政的角色等等。後面幾天,跟兩廳院超有氣質前台小姐混熟了,追加了表演場館經營方面的問題。這一個自以為的善舉,我的收穫,遠比我付出的多得多。

劇團經營
何謂經營?籌劃並管理。一個劇團的籌劃並管理,如同一個工作室、公司、企業、財團的經營,其中有許多共通的規則,一樣要核算成本、一樣得有經營理念、一樣要有人買單。從大劇團到自己經營劇團,執行製作人的角色,孫小毛說她最大的學習是成本的管理,從最源頭要"做"一齣戲開始,每一個決定都關乎開支,如何能收支平衡,是挑戰。
孫小毛待的這個劇團,是個以創作者為導向的劇團,就我的觀察,這個劇團有幾個特質。創作中心,以滿足創作人標準為指標,其它的都是成就創作,認同理念的堅貞不離不棄,不認同的不勉強也不在意。想要一直有戲演下去,但缺乏長期經營的考量,幾年下來,團員在風雨中也牽手走過數個年頭,團員間凝聚力很強。劇團成員自律,從訂票、取票、票定了不取團員負責這幾件事可以感覺到,以及,演出後台不會亂糟糟的。
而經營一個劇團,有人是不夠的,大家想演出、想有飯吃,很實際的,DNA養不活劇團,養活劇團的是觀眾、企業和政府,錢從哪裡來?如何好好的花錢?沒發過薪水,不知道發薪水的艱難。一齣戲從演出場地的選擇就決定了大部份的收益(不算補助和企業贊助),台北小劇團經常演出的場地牯嶺街小劇場80個座位,兩廳院實驗劇場200個座位,水源劇場500個座位,一個座位代表的是一個收入,定價也是學問,多少的收益養得活一齣戲的參與人員,小劇團的營生,能考慮一齣戲養活一齣戲的人就很不錯了(通常只靠票房收入養不活),要考慮到養活一整個劇團多長的時間,貌似是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況。
角色轉換的孫小毛,站在找資源和資源分配的位置上,肩上的責任和壓力可想而知。更甚者,為了成就劇團,她有一份正職工作維持生計,再投入到這個喜歡的事業上。我看到她的怡然,也沒有錯過她的委屈,大抵不是不愉快的,相信也是收穫滿滿的。

觀眾組成
買票的觀眾近5成是演職員的親朋好友,所以,親友比例高的首場演出,節目單銷售量占總觀眾數量的4成就不意外了。劇團的複購高,從回收的問卷上看,看過上一齣戲《How To Be Good》再來看演出的人蠻多的,讓我很想看《How To Be Good》。就這個現象看,還蠻傷感的,劇團能活下來,親友支持的比例過高,一個程度上是相互取暖而不是市場機制,每一場演出要能接觸到新觀眾不多,這個滾動不健康,往大的看,這些年戲的演出量呈等比成長,但觀眾量僅是等差成長,看來看去都還是那些人,餅沒有撐大,越多人來瓜分,越是吃不飽。現狀是,沒有親友支持,可能更慘,保守點,還是先發動親友支持吧。

親友票多,另個狀況是現場取票的人也多,是藝術行政人loading的增加,不得不說,我這個親友很愛現場取票的服務。取票狀況是臨開場前的壓力,很厲害的,在孫小毛的溫馨提醒再提醒以及劇團成員的自律之下,這5場演出的取票狀況很優秀(兩廳院前台說的),90%以上都在開演前完成取票排隊入場。開演前一天,孫小毛會提醒劇團成員的訂票狀況,提醒劇團成員提醒親友取票,現場發生未取票狀況造成的損失,由訂票人承擔的機制,很值得參考。

實際上沒有劇團成員因為未取票而自掏腰包及浪費票券的狀況,現場等票的觀眾實在令人激賞,早早的就到取票前台等待每一張票券釋出的可能,拿到票券的那一刻要以最快的速度坐電梯上樓進場找座位,看到這樣的觀眾我都好感動哦!

這5場戲的觀眾素質很不賴,遲到狀況不嚴重,也很遵守開演後出場不得進場的規定,兩廳院前台小姐都很讚賞的哦!

劇團/劇目行銷
和Ruby聊天聊到我要去劇團當義工這回事,Ruby給我的回應好值得思考,Ruby是個有在看戲的觀眾,但卻不知道有這麼多戲可以看,也不知道哪裡可以接觸到,對耶,我從哪裡接觸到的,沒錯,答案是孫小毛,那,那些沒有孫小毛的人要怎麼知道演出的訊息啊?我和Ruby都認為,行銷的廣度需要加強,需要觸及更多的人群,才有機會撐大看戲觀眾的餅。

為此我訪問了孫小毛行銷的方式,也從問卷的回收有一點獲得,FB粉絲團是觸及演出訊息的最大宗,親友介紹次之,有教師身份的劇團成員在票券推銷上影響力最大,現場聽見喊“老師”的聲音還蠻多的,問卷上也常看到某某老師推薦。再者,我最不欣賞的DM也是重要的行銷管道,DM放在兩廳院配送的地點、學校社團,友團的夾頁也是一個曝光的通路,且直擊TA,迷錯,開工前的準備時間,排在吃便當這一等一大事之後的就是折問卷夾DM的工作,相信它一定有成效,不然不會5場演出,附帶有4場演出的DM,但,我的問題是,友團觸及到的觀眾是哪些人?如果,都還是那一群人,是不是要把DM分發能觸及不一類人的觀眾的地方去呢?

我們都很清楚的知道,要擴大看戲的消費者,卻有些使不上力,除了FB粉絲團以外,更具經濟效益的行銷方式為何?有沒有一個統整演出訊息的地方,讓消費者不需要分散的去找訊息?有沒有一個統整演出訊息的地方,主動的將訊息推送給需要的人,在我的角度看,最合適做這件事的,是兩廳院售票系統。

問卷
問卷,對我來說是個有效但片面的意見回覆,可又不能不做,而且是大小劇團都這麼做哦,in China倒是沒有遇過寫問卷的戲。沒有對錯,從問卷裡面回收的意見多是激賞,願如此的激賞能支持劇團前進。

節目單
近50%購票觀眾是劇團成員的親朋好友,可想而知,買節目單的支持/收藏的比例會很高;另一部分聽到購買節目單的人,是劇團相關領域的人,買節目單做功課的。這點就值得探究了,這齣戲何以成為教材一樣的被研究、被解構、被解讀。還沒看戲前,我沒有答案,看戲後,我的答案是“經典重寫”這件事,也是我最肯定這齣戲的價值所在,劇作家對經典的理解融會貫通後再創作一個台灣味道的戲,並契合著原著精神,這點相當相當地了不起,我願意為此買一本節目單多了解一些這齣戲的解構和再創作。

售價是很親民的數字,很OK衝動消費的金額,另一面是消費習慣的養成,購買節目單的行為就像是看戲的自動化環節,看戲、買節目單,對很多人來說毫無疑惑的SOP流程,沒錯,毫無疑惑!

藝術行政
在認識孫小毛之前,我不知道什麼是藝術行政,更不知道藝術行政要幹嘛。藝術行政是一個涵義極廣的詞彙,其內涵主要為與推廣藝術與文化活動相關的「行政」及「管理」等事宜(資料來自全人教育百寶箱)。簡單來說,就是「創作之外」的其他工作,是包山包海什麼大小事都要做還得十八般武藝樣樣會的苦差事,是一個劇團重要的幕後功臣,是成就藝術光輝的基底,讓藝術創作者無後顧之憂的發揮的重要角色,我認為這個角色非常偉大,為藝術創作無底線的付出的偉大,但卻,未必有平等的尊重,甚至被認為是當不了導演、編劇、演員,也做不了技術,才會當行政,說這話的人真應該被掌嘴八十,一個能把小事做得到位細緻又順暢的人,是人才,還代表著他有強大的抗壓能力和整合能力。如果沒有人為劇團成員訂便當,戲還能不能演?如果每天的便當都長得一樣,戲還能不能開心的演?從一個訂便當的工作就能知道這個藝術行政用不用心。很愉快的,5場演出,每一場的食物都不一樣,每一次的選擇都超過5個,餐後有咖啡、奶茶,下午茶是來自各界探班的蛋糕們,照顧好大家的胃,才有力氣繼續往前,而這通常是藝術行政給大家的,這齣戲孫小毛實在loading太大,便當是舞台監督為大家服務的,哦~真是太感謝訂便當的人了!

訂便當是他、票務事宜是他、場地協調是他、記者會大小事情是他、行銷是他、節目單販售是他、問卷回收是他、友團合作是他、演出接洽是他、演後座談、慶功宴還是他...到處都是他,他還要操心會不會超支,你如何能不珍惜他呢?!而孫小毛在這些大小事之外,她還有一份正職的工作哦~

多了解一點藝術行政:http://www.ncafroc.org.tw/mag/news1_show.asp?id=148&tp=nextp

表演場館經營
沒有接觸不知道,表演場館營生的困難,即便是台灣首屈一指的兩廳院,在成為法人團體後,還是需要有政府補助才能勉強收支平衡。自民國93年起至今,政府補助的比例從70%降低到60多%,聽到這個數字,覺得好悲涼,即便是國家第一級的表演場館,一年平均有1200場演出,還是無法完全自負盈虧,到底是什麼樣的結構養出了這樣的結果?我還沒有找到答案......再看到最近的各種吵架BOT案,和文創園區,天啊,不要再吵著政府認養了,認養不就是全民買單,買單後養不起,又是一個蚊子館,財團幫我們養不好嗎?至少,你可以決定你要不要把錢花在財團上,而不是你繳的稅政府幫你分配,投訴無門。

兩廳院的主要收入是場租和兩廳院購票系統。人事和場館維護成本很高。而我認知的兩廳院場館已經不算便宜了,劇團租下一個禮拜的時間,演出5場戲,每場票全數售出(票價700,親友600),依然需要政府補助、企業贊助,才能損益兩平。表演場館虧錢、演出團體也虧錢,到底錢都進了誰的口袋?離開台北之外的場館,若非地方政府補貼,和場館的邀演,表演團體更不可能賭票房收入來支付成本,對小的表演團體來說,更不敢如此為之,於是造成的城鄉差距更大,離開台北之外,處處如同文化沙漠。

場館入不敷出,演出團體沒有足夠的表演空間,一環扣著一環又一環,我還沒找到解決辦法,只是在觀察中整理出來的心得。

當義工也可以有這麼多感觸,真好。
好想要有那些聰明才智和智慧來解決問題。此時真的很懊惱不聰明、視野不夠寬廣、看得不夠遠...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us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